落实双减, 中高考再认识是绕不开的坎儿

#教育评论#

为了落实双减,我们不惜以整个教培市场和数以千万的生计为代价,可见双减决心之大。校外培训市场消失了,但并意味着家长的需求也消失了。毕竟校外培训市场的形成本来就是家长"望子成龙"的需求和中高考录取规则共同培育起来的。

尽管在校外培训市场上无法释放家长的补课的需求,但是家长的需求存在"鸡娃"就存在,只是"鸡娃"的方式从校外培训转移到更隐蔽的方式罢了。究其原因,则是中高考的录取形式并没有改变,通过教育获得的资源和"改变命运"的方式并没有什么改变。

在"改变命运"和"望子成龙"的期望之下,中高考作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客观存在,此时不管中高考如何改变录取内容,都无法改变家长对相关内容进行"鸡娃"。中高考"总分"录取模式下造成的形式上的"公正"更是让"补偿性公平"和"多元录取"成为难以理解的概念。

而多元录取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招生部门还是大学,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考和高考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选拔人才与人才培养。

一度国家通过高考"选拔人才"与家长"望子成龙"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考上大学,国家包分配,国家实现了"选拔人才"的需求,家长实现了"望子成龙"的梦想。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人质疑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也很少人怀疑高考改变命运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随着"鸡娃"的盛行,升学焦虑逐渐转变为了"就业焦虑",不管是国家还是普通家长都意识到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只是为帮助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做准备。高考仅仅意味着获取一张继续学习知识的入场券,而这张入场券对于信息时代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贵重,至少已经无法实现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愿望了。

但后知后觉以及被"望子成龙"冲昏头脑的家长们的"鸡娃"却对孩子们社会化产生了重大阻碍,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减少家长们"鸡娃"或许才是"双减"的初心。

但是传统的"选拔人才"与"望子成龙"的影响,与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在孩子们社会化的作用显然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尤为重要的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的教育并没有在教育界得到有效的践行,这导致大学和招生部门并没有做好"多元价值"录取的准备,也导致很多学校和家长一起低效教育、高效"鸡娃"。

双减的落实,除了各种技术层面的改变,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和中高考背后的改变命运的巨大利益的激励的博弈,或许才最终决定双减的落实效果。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jinshengjiaoyu.cn/XinWenPD/135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